為有效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瓶頸,榮縣堅持“引”“育”“用”三向發力,深入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,切實激活農村骨干隊伍發展農業產業源動能。實現回引優秀農民工816名,集中遴選優秀農民工村級后備力量761名,農民工返鄉興辦農特企業、專合社、家庭農場等300余個。
暢通渠道“引”,力促導向鮮明。發揮流出地和流入地“兩個積極性”,探索“村黨組織摸排+駐外黨組織復核”選拔機制,分擬發展為黨員、擬納入后備干部、擬回引擔任村干部等類型,回引優秀農民工816名。針對重點對象“一人一策”制定回引措施,實行縣級領導、鎮領導、村組干部、村組黨員“四級”全覆蓋聯系機制。
多措并舉“育”,力促增能提質。實施農民工黨員、農民工后備力量、農民工村干部三支隊伍專項培育,近兩年發展農民工黨員258名,占當年農村發展黨員名額60%以上。集中遴選優秀農民工村級后備力量761名,安排到村黨組織書記助理、村主任助理等崗位頂崗鍛煉,對符合條件的村級后備力量提供不低于3500元/人“學歷提升計劃”縣級財政補貼。
人崗相適“用”,力促引領帶動。聚焦農民工人脈資源優勢,農民工返鄉興辦農特企業、專合社、家庭農場等300余個,與工商資本、外來資本建立利益合作機制,推進農業規模化、品牌化和產業化。推行農民工村支部書記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、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,做大做強村級產業鏈,鐵廠鎮黑觀音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破100萬元。同時,把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與其收入掛鉤,允許從集體經濟新增收益中提取不超過20%比例作為村干部激勵報酬,激發農民工干事創業激情。(劉聰穎 特約記者 蔣兵)
編輯:李鈺華
責任編輯:陳翠
0